围场因开围放垦而得名

当然,围场在开围放垦之前,甚至建围之前也有少量居民。如:元朝至正年间所建的白塔村(半截塔),1646年山东裴氏到张家湾乡开荒种地,故名裴家窝铺;1662年猎人王氏到毛大坝乡东山打猎,故名东窝铺;1681年长白山安民到围场西南部的一个涝洼地开荒种地,后来繁衍成村,即下伙房的沙巴尔汰村。1681年为了方便康熙皇帝进入围场视察,专门在小滦河大河口修筑一条道路,故名御道口;同年在南山嘴为皇室专门开荒种地,故名官地。此后,随着木兰围场的勘察建立,因蒙古及满族旗兵驻守所形成村庄也渐渐增多,后来一些前期驻进的八旗兵也开始分营,如康熙年间形成的旧拨、新拨;乾隆八(1753)年,满州正白旗营房设在围场东南部的西路嘎河中游一带,叫正白旗纳林锡尔哈营房,今营房村,随着驻防军民日渐增多,到嘉庆二(1791)年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故此吴家从营房村迁出,到新的地方垦荒定居,故名新地。

木兰围场开围放垦主要集中在光绪三十二年,承办人是热河道台何昭然,他根据木兰围场前期勘丈图,按照山川流域图详细丈量挂地(相当于现在国有土地招拍挂制度),卖给山东、河南、直隶、山西等省前来买地的汉人,为了方便当人理解记忆,何昭然把地名较长且意思难懂的蒙满语地名,加以简化。如:金钱莫里沟简化为金字、吉布汰沟简化为吉字、多本沟简化为多字、哈拉海沟简化为哈字、哈里雅尔沟简化为哈字、簸箕掌沟简化为掌字、老虎沟简化为虎字、坡赉沟简化为坡字、雷劈砬子川简化为雷字等等。现在这些“字”都成了地名。

每条沟(或川)从沟(或川)口算起,每五顷四(五百四十亩)编为一个号,依此类推,排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如大唤起川排到八十多号,哈里哈川排到八十三号。号与号之间留出公地以备排水修路之用,每号设桩取名登记,挂单供人选购,每号可由一户或多户购买,也可以一户买多个号,所以就有了五家、六家、上八家、八家、八大户、十家、十六分地等地名。每隔几个号段再留出官地、兵租地、房身地等,以备建村盖房之用,所以,又有了官地、东官地、西官地、兵租地、和尚地、房身地等地名。

如果一条大沟(或川)里还包括多条小沟(或川),则取名为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等,或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六道沟等,每条小的沟(川),再从沟(川)口再重新按号排起。当然,何道台也有疏忽的时候,在丈量五道川的回汉川时,十七号与十八号之间多出五百四亩没有编号,何道台就把十七号一分为二,分别叫上十七号、下十七号,后来又发现还有一块地没编号,何道台干脆起名叫“空号”,这些也成为地名了。

围场待开发的土地实在太多了,所编的“号”很容易混淆,于是,何道台就在“号”之后加“地”,变成五号地、六号地;重新丈量时,新发现的地块就叫“新开地”;在村子后面的就叫后地,地势比较低的就叫“洼地”;向阳的地块就叫“朝阳地”;地块中有三棵树的就叫“三棵树”;地块边有烧锅(酿酒)的就叫“烧锅地”;地块边开当铺的就叫“当铺地”;只有八十亩的地块就叫“八十亩地”;遇到有钱的财主买八顷田地时,就叫八顷地或八顷,另有一个财主也买八顷地,就叫“下八顷”“上八顷”,前七顷七、两顷五、两顷五上、两顷八等地名也随之产生。

很多人家刚刚到围场生活,不能马上修房盖屋,便塔建满族常见的“窝铺”暂为栖身之处。就是用木杆搭成人字形木架,上面覆盖一些树枝柴草,因此有了用窝铺命名的地名。如:天津白姓人家挂单买地,搭建窝棚暂时居住,故有了白家窝铺之名。依此就生出了老窝铺、黄旗窝铺、毕家窝铺、白家窝铺、黄家窝铺、成家窝铺、倒座窝铺、坝外窝铺、南窝铺、北窝铺、上窝铺、下窝铺等地名。这种窝铺常被人们称为“马架子”,所以又有了马架子、东马架子、西马架子之名。在农忙时,为了解决中午吃饭休息问题,一些买地大户或若干小户合伙建灶房,于是又出现以“伙房”为名的地名。如:上伙房、下伙房、南伙房、北伙房、安家伙房、鲍家伙房等等。第二处伙房就叫二把伙、第三处伙房就叫三把伙。兴隆县黄土坎人迁到围场开荒种地,为了纪念故乡就叫黄土坎。

因经营客栈而得名

道光二十三(1843)年天津盐山左士荒、马泰等十六户人家来围场占产立庄,把土地分成十六分,成村后故称“十六分地”。同年,又有殷树恩从山东济南府德平县殷家庄迁此开车马店,因马车店紧靠官道,逐渐发展成村,故名殷家店,两村逐步相连,成立人民公社时以殷家店命名,十六分地则成为殷家店公社、殷家店大队驻地,十六分地渐渐不被人使用。类似于以开店取名的很多,如:王家店、姜家店、杜家店、潘家店、常乐店、左家店、马家店、步家店、孙家店、六合店等。

还有以货栈商号名牌命名的地名。如:四合永,据记载开围时,有四户家人合开客栈,起名“四合永”,取其“四家合力永兴”之意,后来演变成四合永镇。有三户人家合我开了一家店铺,起名“三合义”,后来其中两家退出,一家继续经营并改名“永合义”。此外,还有宝元栈、三义永、三义号、四和永、八英庄、广发永、德茂隆、德合公、宝元昌、锦善堂、永合义、裕太丰、裕泰丰、务本堂等等。

还有以经营性质直接命名的村子。如:作挂面的叫挂面铺;作土豆粉条的叫粉房;烧瓷缸的叫缸窑;烧砖瓦的叫砖瓦窑;酿酒的叫烧锅;榨油的叫油坊;开染布店的叫染坊;作糖的叫糖坊;开铁匠炉的叫铁匠炉;姓王的人家开铁匠炉的叫王家炉;一个染匠带着一伙人到某地租房开染坊,并发展成村子的叫靛把头营子。一条街巷都是作买卖的,则叫买卖街。

还有按方位命名的村子。在已有的村子之北建村的叫北营子,之南的叫南营子,在朝阳的地方叫朝阳地,在朝阳的河湾叫朝阳湾,在第二个山湾处的村子则叫二拐,第三个山湾处的村子则叫三拐,在山岗上就叫岗子,在比较险要的山梁则叫阎王鼻子。依此类推就有了前营子、后营子、上营子、下营、当间营子、上卡拉、下卡拉、前怀等。

因山川河流植物动物而得名

根据山川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较多。棋盘山、桃山、龙头山、锥子山、半壁山、岗子、黑山口、山咀、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四道川、五道川、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四道沟、光沟、牛肚子沟、砬子沟、红砬子、孤山子、山湾子、黄土梁子、台子、望道石、北山根。

根据水原河流命名的地名。清泉、水泉沟、大水泉、老水泉、新水泉、大臭水沟、热水汤、石泉河、头道河子、二道河子、三眼井、大河口、干沟、河东。

根据树木植物命名的。红松洼、杨树沟、桦树林、桦木沟、梨树甸、榆树林、松树圈、大杨树林、大杨树营子、羊草沟、松树沟门、苇子沟门、哈拉海沟(蝎子草,一种野生植物,茎叶带有针刺,被其扎到了似蜜蜂蛰一样疼,鲜嫩时可食用)。

根据动物命名的村子。如:拉拉古(一种害虫)营子、蚂蚁沟、老虎沟、锁虎沟、大扫虎沟、小扫虎沟、锁龙沟、狍子沟、骡子沟门。

因历史事件类而得名

1695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清朝大军在围场县北部扎建十二座连营,后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十二座连营,后来简化为连营;清军将领在距此东南三十里的一个石山上检阅部队,这个石台则被称为亮兵台。康熙皇帝在木半围场行围着打猎时,专门为其修筑的道路叫御道,这个御道从一个河口处开始,就叫御道口,修筑的小路则叫小御道,康熙皇帝在一处石砬山上追赶一只虎,御马马失前蹄,这个石砬山就叫马栽砬子,康熙打猎来到一个半山腰后,因山坡太陡,不得不徒步而行,这个地方就叫半山徒,后演变为半山吐,康熙皇帝陪太后经过的山梁就叫太后梁,乾隆皇帝陪太后经过的一个沟口则叫佛爷道沟门。

日本侵略者被赶出围场后,新开垦的第一块土地,叫“一复兴地”,之后有了二复兴地、三复兴地。最具时代感特点的地名当属大跃进时期,1958年全县建立十一个人民公社,分别叫东风(四合永)、红旗(蓝旗卡伦)、火箭(克勒沟)、红星(朝阳湾)、先锋(棋盘山)、金星(新拨)、卫星(山湾子)北风(半截塔)、红光(城子)前进(孟奎)、跃进(围场镇)公社,1961年根据农村六十条,将原来十一个公社划分为四十八个公社,这些地名也就渐渐废止了,不过目前围场县还保留一个叫前进的生产队。还有用人名命名的地名。如:李文章阳坡、赵存南沟。还有用坟茔命名的地名,如:高家坟、五家坟,这些算是一段历史的凝固吧。

此外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地名,如:吉布汰沟、地咕噜沟、长扎叭沟、德勒莫起、母子沟、斯巴哈达、大嘟噜水、蒙古吐沟、艾苏拨、乌拉沟、嘎拜、哈八气、哈洒、长扎布、托果奈、温珠沟、吗哈吐、哈里哈、沙里把、常扎布等。

围场县的地名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没有叫“庄”的村子,除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外,还与历史有关,清朝入关后,王公国戚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行为,康熙年间这一现象被禁止,但是规模越来越大皇族和越来越多的贵族的粮食供应也是必须解决的,朝廷就允许王公贵族们在京北地区及承德一带建立粮庄,由主管清朝宫廷事务的内务府以及王侯贝勒、政府部门招聘把头承租土地,雇用农工,组织生产,上交一定的地租后,自负盈亏;或由若干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推举把头合伙生产。把头们(后称庄头)负责本庄治安、户口管理等工作,这种生产模式相当于现象的农场。由内务府管理的粮庄叫皇庄、由王侯贝勒管理的粮庄叫王庄,由政府部门管理的粮庄叫官庄,由农民自发组成的粮庄叫民庄。所以,在京北及承德一带叫“庄”的村子非常多,如范各庄、陈官庄、王家庄等等,但是,围场开围后,没有形成这样的生产形式,所以,就没有以“庄”为名的村子。

以上资料转自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

 

提示信息3